中新網內蒙古新聞9月2日電(張曉琴)環衛工人張平世天不亮就起床了,他推起裝著清掃工具的小推車,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路上少有行人,只有“刷刷”掃地的聲音,大約500米長的路段,從路面到路沿,張師傅認真清掃,遇到角落里不易清理的垃圾,就掏出隨身攜帶的鑷子一點一點地夾出來再掃凈。幾乎同時到崗工作的還有這一區域的環衛監督員,他們會檢查環衛工人的普掃情況,以“定人員、定區域、定標準、定時間”的工作方法,保證保潔質量。
城市管理,慢工出細活,針針繡出美麗風景。
和林縣以“工匠心”追求環境品質,通過內在的系統性、網絡性、程序性和透明性推進城鎮化管理資源優化整合,推進城市精心建設、精細管理、精致發展,“繡”出了城市“高顏值”和“好氣質”。
細節背后,是對“城市精細化”理念的考量。為保持環境衛生整潔,和林縣推行灑水壓塵、高壓沖洗、機械化作業與人工清掃四位一體模式,將城區劃分為主次干道和小街巷作業區,每個單元配置數名保潔工人和一名管理人員,全面消除管理盲點,形成了管理、作業、督查一體化的管理格局,確保主干道路面達到“十凈十無”,次干道達到“七凈五無”,實現了“路見本色,標線清晰”的常態化作業標準。
城市管理“千絲萬縷”,但“一針一線”關乎城市質感。
縣住建局辦公室主任金朝明介紹,“我們通過常態化巡查和專項整治,多部門聯合執法,對店外經營、流動商販、廢舊條幅、戶外堆放垃圾及機動車、非機動車停放問題進行整治,對發現的問題綜合施策、立行立改,確保問題在規定時間內高效完成!
圍繞中心城區公園、道路、河道、空間,和林縣綠化改造面積2000平方米,集中打造了一批造林綠化精品和亮點工程,人居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綠化活兒,就像繡花一樣。從規劃苗木品種來說,要考慮花期、造價、市場采購難易度,同時要保證存活率,后期養護必須跟得上。我們不僅要在空間立體化、層次豐富化等方面下功夫,更要做好細枝末節,讓綠化和城區底蘊能夠真正融合在一起!笨h園林所負責人毛永兵說。
如今,走在和林縣大街小巷,流動攤販隨意占道經營、臨街店鋪店外經營等不文明現象不見蹤影了,大街小巷秩序干凈了;城市立面更加整潔,天際線亮出來了;城市道路衛生清潔度高了,道路底色顯現出了;道路兩側全部換上了“彩妝”,五彩繽紛與城市格調完美融合了……整個城市的市容市貌變得干凈有序了。
“在城市建設、管理提升過程中,我們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從地下管線梳理、路面鋪裝、路牙石更新、人行道鋪裝,到建筑立面改造,到樓體、樓頂亮化的全面綜合提升!笨h住建局局長薛江說,“我們就是要用精湛‘繡工’,繡出美麗城市!
城市提升,“面子”要美起來,“里子”更要實起來。
“小區加了保溫層、換了斷橋窗戶,墻面粉刷了、暖氣管道更換了、道路也修整改好了!奔Z食局小區居民秦嘯波波看到小區的變化,從臉上美到心里。今年,和林縣對2000年前建成的11個老舊小區院內道路、硬化、綠化、通信、給排水、供熱、燃氣管網改造進行改造,總投資607萬元;對外墻保溫、窗戶、樓道單元門進行完善,總投資613萬元。讓居民切實體會到了“改”出來的幸福感。
小切口,微治理,重細節,帶動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全面起勢。
在呼和浩特市接訴即辦指揮調度中心和林縣分公司中心,每一份派單都有時間節點處置運轉詳細記錄;大屏幕上,十多種數據分析圖,自動生成,一目了然。 “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回復,第一時間接轉,第一時間得到處理,通過接訴即辦平臺,解決問題更加精準、更有針對性!背顷P鎮第三居委會黨支部書記李凌云告訴記者。
“接訴即辦”好比一根精致的繡花針,在探索符合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上,繡出了一幅針腳細密、生機勃勃的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發展圖景,形成了快速發現問題、快速派遣案件、快速精準處置的新型城市管理運行機制,初步實現了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細型的轉變,有力推動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路暢了、綠濃了、街凈了、城美了,日子越過越好了!边@發自內心的幸福表達,寫下了和林縣精細化管理城市建設的生動注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