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內蒙古新聞4月14日電(羅月飛 李靖)“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流傳千古的美麗詩句,飽含了春天萬物生長充滿蓬勃生機的景象。如今,有花、有樹、有群鶯的景象,在康巴什區這座沙漠中崛起的城市完全得以實現,這源于康巴什區深入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把完整健康的生態系統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讓綠色生態成為共同富裕最鮮明的底色。
全力以赴保護生態環境
美好的環境從來都是由多重元素組成的,梳理康巴什區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績,綜合性、系統性是一個鮮明特點。有城市的綠化,城市及周邊茫茫沙海變得綠意盎然;有水和大氣的治理,烏蘭木倫水庫水質明顯改善,城市空氣優良天數達320天以上;有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推進,湖長制、林長制等各項制度不斷完善,按照系統思維推進生態環保日益成為全區的共識。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近年來,康巴什區牢固樹立、深入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在環境治理中,康巴什區嚴格守好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控制線,在不突破自然資源承載能力的范圍內開展生產生活活動,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面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康巴什區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系統性地治理,多年來持續開展移動污染源和建筑工地揚塵污染防治,加強重點企業排放監管,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建成智慧河湖系統,整治河湖“四亂”問題,持續大面積開展國土綠化,獲評2021中國綠色發展示范區,綠色發展案例亮相聯合國氣候峰會,低碳綠色康城再次聚焦全球目光,取得生態治理的最優績效。
用心打造宜居生活空間
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多年來,康巴什區堅持“以人為本、以水為脈、以綠為基”,用心打造宜居生活空間,持續加快建設“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現代化公園城市,不斷在新時代可持續發展城市建設的新模式中打造自己的樣本。
看清水綠意、賞似錦繁花,這是康巴什如今的面貌,然而,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殊不知,建設伊始,康巴什區就堅持將建設“城在園中、園在城中”的生態型城市確立為城市的重要發展戰略,為現代化公園城市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并將其一年年、一屆屆傳承、延續。
依托北部千亭山綠色屏障、南部烏蘭木倫環城碧水的良好自然資源,康巴什區大力涵養自然生態格局,同時,描繪大尺度公園城市肌理,統籌布局成吉思汗文化藝術走廊、中心公園等大型休閑特色主題公園,成吉思汗雕塑廣場、亞洲雕塑藝術主題公園等民族特色主題公園以及微綠地等多種類型公園,以城市綠道體系為骨架,形成覆蓋全域的生態“綠脈”,以全域生態資源成功打造了現代化公園城市的本底。
建“城”更要有美“境”,發展過程中,康巴什區不斷推進增花添彩工程建設,優化植物色彩布局,打造了一批花園式特色街區、園林景觀大道,通過立體拓綠、尋縫補綠等方式統籌擴大生態綠地,實現美麗景色與美麗人居有機融合,塑造“四季常綠、三季有花、色彩斑斕、開合有度”的城市綠化景觀。
積極倡導綠色生活方式
2021年11月,英國格拉斯哥,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康巴什區舒展大氣的城市風貌和全方位的綠色發展工作思路讓康巴什盛裝站在世界舞臺之上,一個專門介紹康巴什區綠色轉型發展工作思路的宣傳視頻,在本次大會的“氣候傳播主題影展”活動上作為案例進行全時段展播,其中,“多多評·碼上生活”社區智能綜合服務平臺成功亮相。
按照“雙碳”戰略目標要求,康巴什區深入拓展市民積分激勵約束機制在推進綠色生活中的場景應用,開創“碼上生活、碼上服務、碼上治理”的“二維碼”治理體系。自主研發的“多多評·碼上生活”社區智能綜合服務平臺,對市民綠色出行、節水節電等行為發放碳積分獎勵,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打造綠色低碳、智慧高效的更高品質幸福城市。
根據規定,市民對康巴什貢獻越多,“市民積分”就越多,積分的多少決定了市民在生活中可能得到的實惠,“市民積分”可直接兌換商品和服務,未來學區和學位優先權也可以用積分來排序和兌換。此外,通過“多多評·碼上生活”二維碼,市民可以繳納水費、電費、燃氣費、暖費,未來平臺將添加更多功能,多做好事“市民積分”也將在這里進行系統統計,積極引導市民群眾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和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理念,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成為全民共識和自覺行動。
青春山下舒畫卷,紅色湖畔譜新篇。在“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的指導下,康巴什區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取得卓絕成就。今后,康巴什區將下大力氣推動生態環境整體性保護和系統性修復,讓美麗城市呈現多元之美、系統之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