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內蒙古新聞5月27日電(李國輝)為了全面落實國家“雙減”政策,落實“五育融合”實踐下的勞動教育,讓勞動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通遼市科爾沁區大林鎮實驗學校多渠道開展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學校每周開設一節勞動課,為學生訂購勞動教育教材,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講授、演示、參與、體驗等教學方式,組織學生學習勞動基礎知識,掌握勞動方法和操作過程,并在各學科教學中有機滲透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美德的教育。激發學生參與勞動的興趣,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服務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不斷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
學校在積極落實“雙減”政策中,為學生搭建勞動實踐平臺,在校內外創建“桃李園”“百花園”勞動實踐基地,定期開展春耕節、采摘節等系列實踐活動。開設剪紙、中國結、木工、根雕、小廚房、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等形式多樣的勞動社團、讓學生體驗勞動,經歷實踐,走進自然,開闊視野,砥礪品質。同學們在教師的帶領下,邊勞動邊參觀邊聽教師講解,了解學校內外植物的名稱及習性,并細心除草、撿枯枝、清掃落葉、栽花種草、收獲果實。學生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盡情的享受勞動帶來的收獲和喜悅。
學校組織在家庭中開展陪伴勞動、共做家務活動。家務勞動是孩子參與家庭生活很好的方式。學校要求家長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布置簡單的家務勞動,如親子廚房、打掃整理房間、喂雞喂牛等簡單家務勞動,家長陪孩子一起做菜洗碗、打掃整理房間、給雞鴨、牛羊喂食加水等。在勞動中,家長與孩子放松身心,促進互動,鍛煉孩子動手能力,陪孩子一起真正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家長陪孩子做家務勞動的過程中,要告知孩子正確步驟方法和勞動安全。弘揚優良家風,孝親、敬老,盡自己所能幫父母減輕負擔,體驗勞動的艱辛,從而懂得倍加珍惜勞動成果。以實際行動體驗“勞動最光榮”,助力“雙減”。
學校創建了勞動教育文化長廊。在教學樓走廊墻壁上,張貼師生創作和收集有關勞動教育的手抄報、繪畫以及書法等作品。內容有防疫好習慣、勞動之星、我的拿手菜、家務小能手、關于勞動的教育名言、全國勞動模范事跡簡介等,在走廊的墻壁上營造出濃濃的勞動教育文化氛圍。學校利用“學雷鋒活動日”“國際勞動節”等時間節點,通過國旗下演講、主題班隊會等活動,學習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讓同學們充分感悟到要尊重勞動,感恩每一位勞動者。
通過多渠道開展勞動教育,孩子們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感恩意識、奮斗意識得到提升。學校將繼續采用“課內+課外”“從課本到生活”的方式互補增效,讓學生走出去,體驗生活、認知社會,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讓“雙減”走“新”更走“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