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內蒙古分社 • 正文
 中新新聞

中國最后的使鹿部落:延綿泛北極圈生態鏈

2022年07月05日 15:41   來源: 中新網

  中新社呼倫貝爾7月5日電 題:中國最后的使鹿部落:延綿泛北極圈生態鏈

  中新社記者 張瑋

  叮叮當當……似流淌著的溪水一樣的銅鈴聲由遠及近。走姿筆挺、體態均勻、皮毛順滑的馴鹿踱著四方步走上“T臺”,這是中國僅存的1200余頭馴鹿中的“佼佼者”。

  5日,一場“馴鹿王”大賽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激情開賽。

  “我想把優良種鹿的精子冷凍保存起來!边@場大賽是鄂溫克獵民古木森策劃的,獲評“馴鹿王”的獎金也由他提供。

  古木森的愿景只有一個,就是改變中國馴鹿種群近親繁殖的基因,延綿泛北極圈生態鏈。

  公元前2000年左右,鄂溫克族居住在貝加爾湖以及外興安嶺地區。19世紀,部分鄂溫克人帶著600多頭馴鹿,遷徙到大興安嶺激流河流域,世代以飼養馴鹿和狩獵為生。

  生活在中國大興安嶺地區的馴鹿,是全球地理緯度最低,最靠南端的馴鹿種群。

  敖魯古雅鄂溫克族是中國最后一支使鹿部落,也是中國唯一飼養馴鹿的民族。古木森是部落里最年輕的使鹿人。

  古木森告訴記者,全球的馴鹿種群共有9個亞種,敖魯古雅的馴鹿種群屬于西伯利亞亞種!斑@些年,由于近親繁育,種群退化嚴重!

  2010年大學畢業的他在北京工作了幾年后,回到森林里開始飼養馴鹿。

  為改變馴鹿種群的基因,古木森創辦起馴鹿養殖公司,同當地學習獸醫、醫學、生命科學等專業的幾個年輕人,赴中國農科院特種動物研究所學習人工授精(馴鹿)技術。

  “學成后,我們就可以申請在泛北極圈國家和地區冷凍馴鹿的精子,跨國改變基因,并將建立一宗馴鹿‘家譜’!惫拍旧瓕ψ约含F在做的事充滿信心。

  如今,古木森成為世界馴鹿大會的理事,他的營地里馴鹿數量也從最初的4頭母鹿、1頭公鹿,增長到近50頭。

  剛出山不久的“80后”覺樂是二代鄂溫克使鹿人。目前,他過著“兩棲”生活,在山下,他是醫生;在山上,他是使鹿人。

  每年冬天大雪封山前,覺樂備足馴鹿的豆餅飼料,休個長假,便進山,到次年6月再出山。

  “冬天,山上積雪得有1米多深,馴鹿采食困難,就需要給它們喂食豆餅!庇X樂說,森林里的世界干凈、簡單,更接近他理想中的生活狀態。

  “馴鹿喜食沒有污染的苔蘚,需要常年在山林中流動,而它們生存所需的石蕊和食鹽,則需人類提供!彼,在山上待半年,覺樂也從不覺得孤獨,他常常循著鹿群的痕跡把它們找回來。

  參加完中考的娜思塔,這幾天也回到了山上,看馴鹿、聽太奶奶講馴鹿和鄂溫克人的故事。

  目前,世界上只有9個國家20多個民族在飼養馴鹿。

  娜思塔說:“今后無論上哪個大學,我都會守護好鄂溫克使鹿人世代傳承的馴鹿文化!

  2022年,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建立了14個獵民點,鄂溫克使鹿人從原來的136人增長到340人,馴鹿種群從原來的400余頭增長到了1200余頭。

  而在年輕一代的鄂溫克使鹿人看來,馴鹿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它與鄂溫克族、薩米人、埃文基人、涅涅茨人等使鹿民族,共同構建起泛北極地區的生態鏈。(完)

編輯:烏婭娜
圖片新聞
  • 鄂爾多斯:一座“長”在公園中的城市
  • 鄂爾多斯康巴什區發布區域公用品牌 上線惠民助農平臺
  • “再給我一次選擇,我還當警察”——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郝建新同志紀實
  • 鄂爾多斯市烈士紀念設施和烈士事跡調查研究工作正式啟動
  • 海拉爾區檢察院開展“攜手落實‘兩法’共護祖國未來”檢察開放日活動
  • “犇”向好日子:說說我的綠色獲得感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亚洲午夜久久,日韩欧美精品一本在线播放,成 人 黄 色 激 情视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