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內蒙古分社 • 正文
 今日要聞

百鳥之王扮靚東北鄉村:“孔雀姐妹”創造美麗經濟

2022年07月21日 15:06   來源: 中新網

  編者按:

  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斗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斗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興安盟7月21日電 題:百鳥之王扮靚東北鄉村:“孔雀姐妹”創造美麗經濟

  中新網記者 張瑋

  半路出家養孔雀。出生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的周海燕從小就有想法,且膽子大。

  進入7月,孔雀進入換毛季,即使羽毛稀稀拉拉也掩蓋不住百鳥之王的傲嬌氣質,更阻擋不了紛沓而至的游客。因為,在北方能看到這些不同品種的孔雀,實屬“奇跡”。

  1977年生人的周海燕,小時候看到鄰居交不起2元錢的電費,于是立志要“改變家鄉的貧窮”。

  從學校畢業后,周海燕在城里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但她回鄉創業的心仍蠢蠢欲動,直到十多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萌生了在家鄉養殖孔雀的念頭。

  “當時幾乎全家反對,只有妹妹周海南不但舉雙手同意,還要求跟我一起干!2010年,周海燕帶著妹妹偷偷去云南考察,并買了10只孔雀回家。

  “那時候就想著,如果能養殖成功,必定會在家鄉成就一番大事業!苯忝脗z從云南租了一輛車,兩天兩夜、陪吃陪住,順利將10只孔雀運回鎮里。

  為了這幾位“稀客”,姐妹倆忙了整整一個夏天,給它們蓋了新房子,精心調理它們的飲食結構……

  可是沒想到,北方的秋冬季又長又冷,孔雀壓根兒受不了,“精神不振,陸續死亡,一個沒剩!比缃裣肫饋,周海燕還是很心疼。

  “既然選擇養孔雀,就要守住這顆心!敝芎Q嘟忝脗z仔細琢磨,總結養殖經驗,把重心放在解決減小溫差和保證濕度的問題上,重新對雀舍的結構進行設計和改造。

  2011年,姐妹倆再出發,將50只孔雀帶回家,并讓它們安全地度過了在北方的第一個冬天。

  隨著成功把南方孔雀引入北方,姐妹倆開始研究走孔雀孵化的路子!拔覀儾粩嘧咴L專家、翻閱書籍、查找資料,用半年的時間研制出一套科學的孔雀飼料配方,并調整養殖管理方案!

  2013年,姐妹倆的孔雀養殖事業迎來了第一個“春天”。她們成立了孔雀養殖專業合作社,其中,占地3000平方米的孔雀觀光園,旅游旺季每天游客量能達到近200人。

  如今,雀舍里住著的藍孔雀、白孔雀和花孔雀總量已達300余只。

  創業成功后,周海燕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了一步。她和妹妹帶領鄉親們一起創業創收,致力將這個曾經貧窮落后的小村莊打造成“北方孔雀之鄉”。

  “冬季農閑的時候,我們倆就給村民們免費進行孔雀養殖技術培訓!敝芎D险f,這些年,不論刮風下雪,只要村民有意愿,姐妹倆就會將他們接到合作社講課。

  甚至姐妹倆向村民免費發放孔雀種苗、禽類養殖藥品和飼料,并幫大家建雀舍。

  曾經以放牧為生的陳烏云高娃是周海燕姐妹倆發展的第一個孔雀養殖加盟戶。

  現在的陳烏云高娃是當地小有名氣的致富能手,不僅把孔雀養得非常好,還在自己家建起了蒙古包,搞起集觀賞孔雀、餐飲為一體的農家樂,旅游旺季月入萬元。

  走進孔雀園,除了靈動美麗的觀賞區,耳墜、面具、捕夢網、羽毛粘貼畫……惟妙惟肖、精致有趣的孔雀羽毛制品展示長廊也分外吸睛。

  “孔雀東北飛”的試驗成功后,周海燕姐妹倆琢磨著每到換毛季,那么漂亮的羽毛白白浪費很可惜,便想著帶動村民一起制作孔雀羽毛手工藝制品。

  “一些小幅作品,村民在家利用農閑時間就可以做,最多一個月可以增收5000多元!敝芎Q嗳缡钦f。

  2019年,羽毛工藝品制作技藝入選興安盟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周海燕、周海南姐妹倆獲批該項目的非遺傳承人。

  她們制作的孔雀羽毛工藝品銷往全國各地,孔雀標本更是遠銷日本。

  2020年,周海燕姐妹倆培訓羽毛工藝品制作學員3200人,334人取得了技能資格證書,累計創收129.6萬元。

  孔雀放飛、展示、研學、認養……最近周海燕請來策劃團隊,幫她研究更大的計劃,“我要讓村里的人都參與到這項事業中,以孔雀為引,實現美麗鄉村的‘五季旅游’!(完)


編輯:張瑋
圖片新聞
  • 通訊:“嘎查書記”張冬林:建設科爾沁草原上的新農村
  • 內蒙古首屆“活體”昆蟲大型科普展開幕
  • 【十年@每一個奮斗的你】“獨腿小伙”喬海兵:做一名無所畏懼的“孤勇者”
  • 通訊:臺青楊超閎行走黃河內蒙古段 :“這里的沙漠很拉風”
  • 鄂爾多斯:一座“長”在公園中的城市
  • 鄂爾多斯康巴什區發布區域公用品牌 上線惠民助農平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亚洲午夜久久,日韩欧美精品一本在线播放,成 人 黄 色 激 情视频APP